泰安萌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苗木培训种植推广的综合性农业公司。致力于打造品种全,价格低,惠民的企业,对于苗木发展和培育有*特的见解,货源充足,地处高速附近,交通便利,对于小量的货物实行快递,一般三天左右可以寄到客户手中,大量的货物我公司发汽运和火运,保证苗木新鲜及客户种植的成活率,对于客户种植发现的技术难题进行一对一技术指导,赢得客户一致**。
病害症状主要危害无花果幼株,成株期也能发病。发病初期,仅仅是个别侧根和须根感病,并逐渐向主根扩展,早期植株不表现症状,随着根部腐烂程度的加剧,新叶首先发黄,后植株上部叶片出现萎蔫;病情严重时,整株叶片发黄、枯萎,根皮变褐,并与髓部分离,最后全株死亡。
发病规律该病由腐霉、镰刀菌、疫霉等多种病原侵染引起,在温度、湿度较高的环境下,较易发生。
防治方法无花果苗床、定植坑使用甲霜恶霉灵、多菌灵等进行土壤消毒;插穗前,用80%的402抗菌剂乳油2000倍液浸1h 后扦插;已定植幼苗感病后,施用40%福美胂+20%五氯硝基苯+50%多菌灵+50%根病清+50%甲霜灵锰锌300倍液灌根。
病害症状该病由多种真菌侵染引起,主要为害果实。果实受害多从病果内壁开始,逐渐向外扩展霉烂,病果内壁果肉变褐、霉烂,充满灰色或粉红色霉状物。当果内霉烂发展严重时,果实胴部可见水浸状不规则湿腐斑块,斑块可彼此相连,最后全果腐烂,果肉味苦。
发病规律病菌以卵孢子在遗留地面的寄主病残组织内越冬。*二年春夏之际,经雨水传播到靠近地面的新梢和果实,并发芽侵入开始危害 。一般于5月下旬可见发病的新梢和果实,梅雨季节为病害发生高峰期。在田间一般近地面的枝条先发病,随后扩展到全树。 凡果园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树干低矮丛生,枝条过密而郁闭的发病则重。
防治方法在发病前,喷施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3天一次,连用三次。发病时,于5月下旬和6月上旬两次施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每次每亩施用40g施用,防治害虫传播致病菌。
病害症状该病主要危害无花果叶片、幼果及嫩枝。叶片在5 月上旬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1mm 大的黄绿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0.5~1mm 的橙黄色圆形病斑,边缘红色;发病后7~14天,病斑表面密生鲜黄色小粒点,并逐渐变黑,后叶背面隆起,生出许多土黄色毛状物。嫩枝受害时,病部橙黄色,稍隆起,呈纺锤形。幼果染病,表面发生圆形病斑,初为黄色,后变褐色。
发病规律病菌以夏孢子在有病落叶上越冬,*二年6~7月间开始侵染危害叶片,8~9月为发病盛期,并伴有大量落叶。
防治方法防治无花果锈病要从6 月下旬开始,做到无病早预防,8~9 月是防病的关键时期,做到勤喷药,保夏秋叶,壮新梢。药剂预防每隔10~15天喷布1次代森锰锌保护性杀菌剂,连喷2~3 次,以保护叶片不受锈病菌侵染。在无花果叶片刚开始发病,即出现针尖大小的红点时,立即喷施内吸性杀菌剂,常用的有氟硅唑、苯醚甲环唑、三唑酮等,连喷2~3 次,防止病情扩散。
病害症状该病由半知菌亚门真菌引起发病。叶片受侵染后,初期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直径为2~6mm,边缘清晰;以后病斑灰色,在高温多雨的季节,迅速扩大成长条形、不规则形病斑,病斑内部呈灰色水浸状,边缘褐色,后病斑扩大相连,整叶变焦枯,老病斑中散生小黑点。
发病规律该病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中旬开始发生,高温高湿时发病严重。
泰安萌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原泰安萌发园艺场成立于1995年,对于各项苗木品种有*特的技术和经验,与农科院合作,承接农科院新品种实验基地,每年都引进新品种,满足全国各地客户的种植需求,对于各地苗木的种植有深刻的见解,根据客户反应的技术难题及时给予支持,得到客户的一致**。
种植与病虫防治
无花果为桑科多年生草本果树,是世界上经济价值较高的果树之一。栽培适应性强,结果期早、产量高、寿命长、病虫害少,较易滋生,投资少,收益高,是发展****的较好树种。
种植前期准备工作
选地
无花果喜欢干燥的土壤,所以选地一定要选排水好的土地。带砂性的土较佳。
土地规划
土地动工首先把主排水沟修好,30米一条主排水沟宽度约50公分,深度要比土箱边上的沟深(关键只要能把水排出去)。土地周围的围沟也必须要挖好,确保整块土地不积水。
种植密度
行距为2.5米,株距为1米,每亩种植220棵无花果苗。每个土箱较长约30米。
基肥
新基地整地应该先全面消(每亩用200斤熟石灰撒在土面然后深翻)深翻15公分左右。然后先按1米一个洞挖好,洞规格(直径:25公分,深:18公分),每个洞里下**肥0.5斤、钙镁磷1斤,然后在肥料上盖5-6公分土再种苗。
种植肥料管理
种植深度只需将无花果苗的根全部盖上土就行了,千万不可种太深(宁可堆土种),因为无花果苗在没有长出新根之前不能长期泡在水份太多的土里,这样很容易烂根。苗种好后浇一次定根水。后期土不干就不用浇水。
无花果比一般的树木发芽要迟一点,一般平均较低温度19度以上就会开始发芽(清明节前后开始发芽)。
发芽后枝条长到30公分长了追一次肥,每亩用20斤硫酸钾型复合肥(17-17-17),不可以用纯氮肥。等到树枝开始发现有果芽出来了再开始追*二次肥料每亩用40斤复合肥 40斤**肥(追肥注意看天气:土壤比较土燥时接下来有两天雨时直接将肥料撒在无花果苗周围土壤上,不能离根部太近以免烧伤新根。)后期每隔15-20天追一次同样的肥料。7-8-9-10月每个月加追一次纯硫酸钾为每亩每次用50斤,追一次硝酸铵钙每亩每次用20斤(钙肥不可以和其他肥料同时用,与其他肥料间隔一周以上才可使用)
8-9-10月份雨水较少了,气温在34度以上连续几天不雨的情况下就应该2-3天浇一次水,水量不能太多,每棵树浇水4-5升,滴灌只需开3小时就可以了。水太多会引起严重裂果。
高钾的肥料有菜饼肥、草木灰和羊粪。菜饼肥和羊粪要经过发酵后才能用。
修剪
无花果每年可以生长2.5-3米高,为了便于采摘每年的冬天都要将枝条修剪进行矮化。
**年的无花果树只留35-40公分高,发芽后只留2-3根较粗壮的枝条,冬剪时将新长出来的枝条留底部3个节左右剪掉上面的,每年如此。**年平均亩产为800-1200斤。
*二年的无花果树留4-6根枝条,平均亩产可达3000斤左右。
每三、四年的无花果树留8-12根枝条,平均亩产可达6000斤以上。
**年的无花果将在8月中旬开始成熟,*二年在7月中旬开始成熟。在无花果成熟之前将底部未挂果的叶片都打掉,以便光照和通风,便于无花果着色更红更艳。
每年的9月1号左右将无花果枝条的项芽摘掉,因为后期挂的果是不会熟了,摘掉**芽后下面的无花果会成熟的更快,果实更大。
发病规律病菌以卵孢子在遗留地面的寄主病残组织内越冬。*二年春夏之际,经雨水传播到靠近地面的新梢和果实,并发芽侵入开始危害 。一般于5月下旬可见发病的新梢和果实,梅雨季节为病害发生高峰期。在田间一般近地面的枝条先发病,随后扩展到全树。 凡果园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树干低矮丛生,枝条过密而郁闭的发病则重。
防治方法在发病前,喷施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3天一次,连用三次。发病时,于5月下旬和6月上旬两次施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每次每亩施用40g施用,防治害虫传播致病菌。
病害症状该病主要危害无花果叶片、幼果及嫩枝。叶片在5 月上旬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1mm 大的黄绿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0.5~1mm 的橙黄色圆形病斑,边缘红色;发病后7~14天,病斑表面密生鲜黄色小粒点,并逐渐变黑,后叶背面隆起,生出许多土黄色毛状物。嫩枝受害时,病部橙黄色,稍隆起,呈纺锤形。幼果染病,表面发生圆形病斑,初为黄色,后变褐色。
发病规律病菌以夏孢子在有病落叶上越冬,*二年6~7月间开始侵染危害叶片,8~9月为发病盛期,并伴有大量落叶。
防治方法防治无花果锈病要从6 月下旬开始,做到无病早预防,8~9 月是防病的关键时期,做到勤喷药,保夏秋叶,壮新梢。药剂预防每隔10~15天喷布1次代森锰锌保护性杀菌剂,连喷2~3 次,以保护叶片不受锈病菌侵染。在无花果叶片刚开始发病,即出现针尖大小的红点时,立即喷施内吸性杀菌剂,常用的有氟硅唑、苯醚甲环唑、三唑酮等,连喷2~3 次,防止病情扩散。